【厨艺交流网】

标题: 米粉的记忆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桂林米粉网    时间: 2012-2-19 14:19
标题: 米粉的记忆
    盛夏的夜晚,步入热闹的涵江人民公园,我看到一位奶奶坐在躺椅上,拉着孙儿的手,柔情地出了个古老的谜语:“四角四角方,用草捆腰间!”。孩提眨眼间嘻嘻道:“那是兴化米粉啊!”“对啊,宝宝好聪明!”老奶奶笑眯眯起来,“它是咱们莆田著名的土特产,声名远扬,还远销海内外哩!”
  米粉,又勾起我对故乡家园的悠悠记忆。老家的米粉,曾经给过我美好的愿景!小时候,我的莆田沿海老家的旧屋地就是一处生产米粉的加工场。那时,我们的兴化米粉,做工虽然传统,却很是讲究。先将稻米倒入大桶沉水浸后,磨成粉,滤过浆,压干搓成团后炊熟,经石碓反复舂碎,然后压成圆条、由漏眼的圆铜滤出粉丝,再手工用箸条一一叠排在竹篷上,送旷野太阳照晒干,最后收捆后便成产品米粉。家乡的兴化米粉具有白如雪,细如丝,爽口、柔韧且略带米香的特点。深受人们的喜爱。
 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时,我们村庄当时有四五家米粉生产场,基本上都是个体户。我家是与临近南风厝几户乡亲合作,产一次米粉大约用米300多斤,头尾得二三天才产出米粉成品。劳力以壮汉和妇女为主,大人们真正是起三更睡半夜在奔忙。我们孩子也免不了被叫去协助。譬如帮妇女们磨米摇筛篮、搬柴烧火、看守晒在竹篷的湿米粉别让麻雀叼走什么的。有一年大概是黄昏时刻,我去顶替磨浆的妈妈回去吃饭,不料想匆忙间,我被磨手的铁钩撞得血淋淋,至今我的双眉之间还留下伤疤的印记。最苦的数夏天烈日炎炎下去跟大人“舂脚碓”,少年的我,每次要手扶横杠用脚蹬力,反复与人和谐上下踩动三个多钟头,常常脚底都踩踏破了皮,每回仅赚二角五分钱。尽管时常汗流浃背,但往往一想到回家有我喜爱的米粉拌豆浆当点心,也就心甘情愿了。www.glmfw.com
  凡逢年过节,谁家结婚,乔迁喜事,或是亲友来客等,我们那一带招待客人,少不了的一道菜,就是特色的炒米粉,家家户户的妇人都练就炒米粉的手艺。有一回,我那在部队的叔叔带来几位省外的客人,炒米粉吃得有滋有味,之后大赞这里的米粉质佳味美,香味浓郁。那来客吃后走到老松树下聊天时,还问及这兴化米粉的来历。乡里一位陪同的退休老师就说,这兴化米粉是家乡的特产,始于宋代,相传是宋治平间,兴化军主簿黎畛受命协助钱四娘在莆田兴建木兰陂水利工程时所创,有近千年的历史。那天,我的奶奶还忘不了给远方的客人一人送一袋米粉,乐得他们呵呵直言:好,好,好!
  家乡的米粉不但有送客待人的习惯,也是农村妇女回娘家送秋等随带品。据说这米粉还寓含吉祥、顺安、长寿之意。难怪当时我们村庄做米粉生意的一直红火不绝。我大约在十三岁至十六岁间,逢寒暑假天没亮就跟父亲用两轮的胶轮车,把100多斤的米粉装进几麻袋,运到30里外的石城海边一带去卖。常是车寄托靠近公路旁的东店村一户,接着父亲挑大担的米粉,我挑小担的。“买米粉,买米粉啦!”随父亲的吆喝声,越卖越轻,心情舒松。那段日子,实在艰苦,而回途中父亲手扶横木前方拖,我坐车上常听他讲忆苦思甜的故事,倒也不乏收获的惬意。www.danzimifen.com
  如今,这一幕幕皆成陈年往事,生产米粉也已采用先进的机械工艺,过去传统的米粉加工生产只能成为一段回忆。2008年,莆田市十大名片评选揭晓,兴化米粉也榜上有名。从家乡来我工作的小城涵江小住的父亲知悉后,也非常高兴。他说:社会进步,生活富裕,这确实好。但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敬畏传统!我聆听后连连点头:是的,对啊!
 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。米粉的记忆,仍可孕育出我对家乡勤劳人家的热爱与期望,况且时下我家乡的农民越来越体面。今年春节返乡过年,再次感受家乡蓬勃起的座座新楼房,而那浓浓的乡情,亲切的乡音,飞速的发展,多么舒心惬意。
作者: wdbjbdn    时间: 2013-11-12 18:26
顶起来,好文章。让我想起了很久没有吃过家乡的味道了




欢迎光临 【厨艺交流网】 (https://chu6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