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坎子话”或称行话,即同行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专业术语,厨师往往通过“行话”,有条不紊地操作。言简意赅,脱口而出,成为厨师之间交流的一大纽带。
厨师行业的“行话”,是在烹饪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内部语言,能流传至今,可称得上是烹饪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。他不仅具有区域性,还带有浓浓的地方方言色彩. 现在我们来看一些曾经流行在南京厨界的坎子话。
开事门:指炉、案、碟、点等工种刚上班时应做的准备工作。 了手:晚餐供应结束后各项清理工作。 带快:指工作须加快速度干完。 过水:浸泡后的原料用清水漂洗。 小料:主要指刀工处理过的葱、姜、蒜、辣椒等细碎原料。 召发:可能是“糟粕”的谐音,指在汤面上出现的絮状凝固物和其他一些杂质,必须用手勺加以撇清。 晬:古代称婴儿满一百天或一周岁为“晬(zuì)”,用于厨行指装入盘中的菜肴显得数量太少。 紧:荤料焯水出去血污和异味。 斗口:调准口味。 兑滋:用芡粉加调味品混合成芡汁。 吃口:把原料调拌或腌渍一下。也包括热菜的“上浆”过程。 不来芡:因淀粉质量原因或放水量过多而造成菜肴汤汁糊化程度不够。 芡大:勾芡时,淀粉用量过多。 脱套:由于糊浆没有“上劲”或因滑油时温度过低过高,致使糊浆从原料上分离出来。 驮锅:就是把炒锅放火上进行加热。 油量:烹制菜肴时,沥油不尽或淋油过多盘底汪出一层明油。 太绡(xiāo):刀工处理后的原料太薄。 剥筒:指家禽的整料出骨。 裹手:指制作工序较多,异常费时,质量要求很高的菜肴。 走手:菜肴制作失败。 盖味:重施调料、香料,去除原料中的异味,并使菜肴味道浓厚起来。 疲沓:指蔬菜入沸水锅中浸烫过长或水温不够,使原料失去脆性。 吐油:富含脂肪的原料或另加食油进行烹制的原料,成品出现油从原料中渗透出来。 焐:菜肴烹制将近成熟时,不揭盖离火,利用余热使之完全成熟。 回锅:菜肴因故放置冷却,重新倒入锅内加温或菜肴味道必须重新添味、减味。 框菜:事先按不同的规格,将热菜配好放置一边,大部分指整桌筵席。 剔盘:指冷菜事先切好装入盘中。 口大:口味偏重。 走菜:安排整桌筵席,当客人入座后,厨师相互之间示意,可以依次烹制菜肴上席了。 尝口:试尝冷热菜的味道,以确定是否符合口味标准。 太枯:排骨等带骨肉类的肌肉批掉太多。 来拐:原料出现变质,有异味。 起醭(bú):指卤水、酱油等液体调味汁和事先烧好的带有卤汁的菜肴,表层浮现出一簇簇的霉菌。 泡妖:妖意饱满,此处单指水发后的原料,浸泡过久产生的肉质糜烂。 叠:整条、整只、大块的原料经过油炸、煎制等处理后,层层放入锅内,先行用小火煮制。 烧胙(zuò):菜肴加热过久而造成的烂化失形。 炖钵:系指陶制器皿。如:砂锅、瓦罐。 歇伴:厨师常用来招呼同事临时休息一下。 打爬:隔夜没有卖完的熟菜重新回锅加热。 油澥:在菜肴勾芡后或已经调好的芡汁中,略淋明油,增加其亮度。 撤油脚:油经过长时间使用后,沉淀物较多。每晚用旺火重炼,清除油钵(罐)杂质和渣末。 此外,还有对一些原料的别称: 抖冠:指鸡。 耳架:指猪。 洋子:指火腿。 春子:指牛肉。 拐老:指鸭子。 秋子:指鹅。 河西:指鱼。 洋菜:指琼脂。 腰拐:指味精。 南京的厨师朋友,你们还用到这些坎子话吗?说这类坎子话是不是显得你“特专业”? 各地的朋友,你那里有没有这类的坎子话,同行们在一起是不是经常用这种坎子话交流厨艺呢?
版权声明
1、转载或引用须注明:厨艺交流网www.chu6.com
2、投稿,友链,合作,建议 等事宜联系管理员 QQ/微信同号329209338
你自己做的刀削面,火锅,麻辣烫,米粉米线,砂锅,石锅 是不是遇到以下6大问题?
1.工艺不稳定,今天做的好,明天做不好?
2.炒了一堆底料不是不够用,就是炒了一堆底料用不完?
3.有了好底料,又想学其他小吃技术?
4.自己炒底料太费时费力,又没有自己的口味特色?
5.有了好的底料和技术,却缺少一名 “ 良师益友”当做参谋?
6.对比了市面上十多种品牌底料酱料,要么太贵,要么口味不满意?
厨六网 耗时10年左右,研发了几款适合刀削面,火锅,麻辣烫,米粉米线的酱料 试用好了即可开店经营。
QQ/微信同号329209338
唯一网址: https://chu6.com/thread-10133-1-1.html
|